洛彦 发表于 2014-8-27 09:17:17

《孩子不讲理该怎么办》打骂孩子的学习下!

我们和朋友带着孩子到餐馆吃饭,他们的孩子星星聪明活泼,长得很帅气。上菜之前,服务员先上了一小碟花生米,星星爬上桌将整碟花生米拖到面前,倒在自己碗里。星星妈非常汗颜,对星星轻声说:“不要倒在自己碗里,这样别人就没得吃的了,我们把花生米放回去吧。”星星不听,抓着花生米往嘴里塞。妈妈接着说:“花生米吃太多不好,容易拉肚子。快把花生米倒回去。”星星仍然不理睬。妈妈“威胁”道:“再不倒出来,妈妈要打人了!”星星无动于衷。

吃饭了,星星把小块甘蔗放进水杯,再倒上水,接着夹了一些菜放到杯子里翻来覆去地玩,把两个杯子倒来倒去。妈妈还是先温和地讲道理,“星星,吃饭就要专心,不能玩菜……星星,这样边吃边玩不对的,你看周周姐姐都是一心一意地吃饭……星星,你要好好吃饭,不然就长不高……”道理说了一箩筐, 星星当耳旁风,自顾自地玩着。妈妈逐渐失去耐性,“威胁”道:“再不专心吃饭,妈妈就要打你了!”对妈妈的威胁,星星好像有了“免疫力”,仍然嘴里咕哝着玩他的饭菜。妈妈彻底失去耐性,顺手拿筷子在星星的手上敲了两下,星星哭开了……最后,不得已由爸爸出场,抱着星星喂饭。吃饭的时候,星星突然打妈妈,“你这个讨厌的妈妈!你刚才打我!”

朋友感到疑惑:“为什么好好和孩子讲道理,他就是不听呢?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打孩子,可是孩子的不讲理把我的耐心完全磨掉了,让我忍无可忍……”

我对朋友说:“你讲的道理太多了,孩子接收不了这么多的信息,所以他听不进去,只当耳边风。唠唠叨叨讲多了,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朋友说:“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说:“行动胜过语言,只跟孩子强调简单的规则,然后用行动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如吃饭的规则是:自己坐在餐桌边专心吃饭。那你现在可以对孩子说,吃饭时必须专心,不能边吃边玩。你应该采取的行动是:要求孩子要么专心吃饭,要么不吃,妈妈收掉碗,其后果是孩子得挨饿到下一餐。如果孩子经过你的提醒后还在玩饭菜,你就要果断地收掉碗,体现你维护规则的坚决。同时你要做到真的要等到下一餐才给孩子吃东西,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整个过程你必须是温和的态度,不带情绪,如果带了情绪,孩子会认为你在惩罚他。而前面独占花生米的情形,你只要和孩子说明一点:这是大家的花生米,你没有权利独占,你必须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他的话都是多余的了,诸如‘花生米吃多了会拉肚子’的理由没有讲到点子上,太多的道理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你强调两到三遍规则,如果孩子还不把花生米归位,你可以强制把花生米归位,不管孩子是不是哭闹。如果他哭闹,你就让他哭,不必阻止,你尽管吃你的花生米。这样他会意识到哭是他的权利,妈妈不会阻止,但是妈妈不会因为他的哭闹而妥协。花生米是大家的,必须由大家 一起分享。”朋友感慨道:“唉,要是星星像周周一样讲理就好了。”我说:“孩子不是生来就不讲理的,星星和周周不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同。”我见过很多不讲理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道理”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家长们深感头疼,惊呼“为何我家孩子会如此不听话”“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其实,孩子的任何一种状态都是有原因的,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长长期对孩子采取压制、粗暴或者溺爱的教育态度所致。压制、粗暴或溺爱是“因”,任性、不讲理是“果”。

聪明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尊重、理解和放手,所以其孩子明理、懂事。教育如同种植,栽的是什么花,结的就是什么果。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当成人的指令和孩子的内心成长需要吻合的时候,孩子就会顺从;而当成人的指令和孩子内心成长需要相冲突时,孩子就会反抗。

在天涯论坛里,妈妈们讨论过孩子“玩水”的这件事,由于妈妈们不同的处理方法,相应的结果也不同。伟林妈妈说:“我女儿2岁7个月了,我说什么话她都不听。为什么周周那么听话呢?比如昨晚我弄饭的时候她非要耍水,我就给她说,现在天气很冷,如果衣服打湿了,妈妈要给你换,容易感冒。她还是不听, 当然衣服打湿了,我给她换了衣服,要求她停止玩水。她还是不听继续玩。我实在忍不住骂了她,她就哭个不停。这种事情很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对她。”对于伟林妈妈的疑问,媛媛妈这样说:“我家媛媛跟你家宝宝差不多大。我从不干涉媛媛玩水,冬天也这样。每次她要自己洗手(其实也就是想要玩水找个借口而已),我就说,好吧,自己去洗,但是注意不要弄湿衣服。媛媛每次自己进卫生间,玩半天然后出来告诉我说,妈妈,你看,我没弄湿衣服。我一看,果然没弄湿。我们有时候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了,还有,克服不了怕孩子冻坏的担心。媛媛从来没有因为玩水挨冻而生病。孩子不傻,冬天她不会玩很长时间,如果时间太长我会稍微提醒一下,她就会很自觉。你越干涉,她会越想玩,因为担心你不让玩,她会想方设法地把时间延长,并且由于心慌,很容易弄湿衣服。

其实洗手这事,婆婆和老公开始并不理解。老公现在理解了,婆婆还是不放心。婆婆在家时,媛媛会偷偷地去开关水龙头,然后一不小心衣服就湿了,婆婆更加不允许。我在家的时候,都是不干涉的,媛媛手一脏了就跑去洗,洗之前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会告诉她‘没关系,去洗吧’。这就是带养人的不同,孩子的行为也会不同。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听话的,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听话的孩 子。周周‘听话’,是因为周周妈给了她最大程度的自由,她的行为得到了尊重,并且有规则。媛媛也是这样。”两位妈妈对待孩子“玩水”一事的处理截然相反,伟林妈妈是制止,结果是越制止,孩子越要玩,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以致事事和妈妈作对;媛媛妈则是支持的态度,结果是孩子“听话”,并遵从妈妈的要求“不弄湿衣服”。

另一位香水妈妈非常赞同媛媛妈的观点,她说:“我带养孩子的方式跟媛媛妈一模一样,想法都一样。我的宝宝快2岁了,可以叫做很‘听话’。别看‘听话’,但是她很有想法、主见和自制力,很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达成目的。别看这么小,有时候爷爷奶奶都要听她的,带起来很省心。我的一个原则就是给予了足够充分的自我决定权和选择权,但是会告诉她做了各种选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当然,前提是家长说的是真实的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当她做了错误的选择并产生结果时,正好印证了家长提醒过的话,她下次做的时候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体现出来好像就是孩子真的很‘听话’,家长说过的不好的、危险的事她不会去做,或者‘按照家长的提醒’去做。其实她的‘听话’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只是家长的期望与她的选择合二为一了。”

从小孩“玩水”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妈妈的教育观。伟林妈妈是传统的观念,担心孩子弄湿、冻着,限制和阻止孩子,对孩子不信任不放手。不难推测在其他事情上,她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所以,她招致了孩子的对抗,孩子很不“听话”;媛媛妈和香水妈则是以信任、放手、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收获的是孩子的“听话”和懂事。因为“玩水”是孩子内心成长的需要,成人如果阻止,孩子就会反抗;成人如果支持,并提出“不弄湿衣服”的合理要求,孩子就会顺从。所以与其说孩子是听成人的话,不如说是听她自己的话。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拿着玻璃杯小心翼翼地倒水,这时成人担心打坏玻璃杯,阻止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反抗,因为他需要通过用玻璃杯反复倒水来发展他的手部动作,“倒水”这一行为是孩子此刻内心成长的迫切需要。如果家长抱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只要求孩子在洗手池或其他固定的地方倒,中途不打断,结束后要求孩子收拾整理和清扫,孩子会愉快地顺从。如果像星星这样,起码的规则都不能遵守,就算家长讲的是对的也不顺从,一定是限制过多,引起了孩子的逆反,所以他什么话也不听,就算你说得对他也不听。

还有一个原因, 可能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毫无规则,或者有规则但并未严格遵守。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自由,一方面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规则,这是很多孩子“不讲理”的原因。所以,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区分清楚,我们不是要孩子“听话”(盲从,对成人说的一切言听计从),而是要孩子“讲理”(遵守必要的规则)。我们事先就应该弄清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判别的标准在前面说过,就是只要孩子的行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妨碍他人”,我们就应该视他的行为为合理要求。这一点,很多家长自己是糊涂的,比如有的家长不准孩子玩水玩沙(合理),但允许孩子摘花折枝(不合理,破坏环境);不准孩子自己拿碗自己盛饭(合理),却允许孩子光吃零食不吃饭(不合理,伤害自己);不准孩子在家用颜料画画,担心弄脏(合理),却允许孩子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破坏环境);不准孩子饲养小动物(合理),却允许孩子抓公园池塘的鱼(破坏环境);由于客套,不准孩子到小朋友家吃饭(只要别人邀请,合理),却默许孩子打断别人的专注行为比如玩玩具、画画(不合理,妨碍别人)。大部分家长自己都是糊涂的,无法分清什么是合理什么是不合理,哪种行为该支持,哪种行为该阻止,在不该阻止的时候阻止了,该 阻止的时候却无所作为,孩子“不讲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那么,哪些规则是孩子必须遵守的呢?下面是我和周周约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

供大家参考:

第一,吃饭必须在餐桌边专心吃,不玩、不看电视,如果上顿饭没吃必须等到下一顿开餐,中途除喝水不能吃别的东西,饭前不可以吃零食。

第二,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来要洗手。

第三,自己的物品自己支配,别人的物品未经允许不可以拿,公共的物品先拿到先得,后来者等待。

第四,用过的物品必须及时归位。

第五,不能有攀花折枝、踩草坪等损坏公物、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

第六,不打扰他人,不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

第七,不能有打人、骂人等粗鲁行为。

这些规则不是约束周周一个人的,是约束全家人的,我们必须和周周共同遵守每一条规则。在***、平等的氛围下,周周乐于接受和遵守以上规则。孩子内心是渴望界限的,如果成人能把界限划清楚,并要求自己和孩子共同遵守,孩子是愿意遵守的。有家长会问,如果孩子真的是不讲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先来 看看哪些是不当的处理方式。面对孩子的不讲理,说教和打骂是大多数家长经常采取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无效的教育方式。说教让孩子厌烦和抵触,打骂则是“以暴制暴”,让孩子学会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多家长是先说教,说教不成再打骂。长期这样对待孩子,孩子要么变得很“皮”,刀枪不入,任你怎么说教和打骂,依然如故;要么孩子变得逆反,虽然家长讲得对,但就是要和家长对着干;要么变得畏缩,孩子畏惧于家长的打骂,表面服从,内心抗拒,怨气积压到一定程度,会如火山般爆发。还有一种极端的方式就是溺爱,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家长都会答应。有时候家长刚开始拒绝,但是拗不过孩子的央求和哭泣,最终向孩子妥协。这样,孩子自然会蛮横不讲理、任性而为。

家长还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喜欢用“语言”来说服孩子,讲好多好多看似正确的道理,而忽略用“行动”告诉孩子应该严格遵守规则。很多家长对于规则的建立和强调是模糊不清的,比如星星妈就是这样,说了很多道理,把孩子的心都搞乱了,孩子不知道哪个才是规则。丝毫没有行动,“光打雷不下雨”,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从来没有体验过自己不守规则会是什么结果,当然孩子对“道理”会置若罔闻 了。对孩子阐述规则,我们必须言简意赅,比如吃饭的规则是“自己坐在桌子旁专心吃饭”,这个规则就包含了3个意思:一是必须自己吃;二是吃饭必须坐在桌子旁边,不能到处走动;三是吃饭必须专心,不能边吃边玩。和孩子讲明规则后,要停止一切多余的说教。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严格遵守规则,“行动”比“语言”重要一万倍。遇到孩子不讲理时,我的处理方法是:保持平静,接纳孩子的感受,用简洁的语言强调规则,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时间,耐心等待孩子的情绪平复,让孩子体验自身行为的自然结果。一直以来,我以自由平等的方式抚育周周,她还是比较讲理的,但偶尔也有不讲理的时候。我们之间偶尔也会爆发一场小小的“战争”。

一次,马上就要吃午饭了,周周看见柜子上的饼干,央求要吃。我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吃,不过我们约定好了的,零食必须在饭后吃,饭前不可以吃零食。”周周哼哼唧唧地和我磨蹭,反正就是要吃饼干。我不为所动,继续在厨房炒菜,只是强调零食必须在吃过饭后再吃,饭前不可以吃,因为饭前吃零食会影响正餐。其实这个规则周周是知道的,以前也是遵守的,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被馋虫勾起,不能自律也很正常。见我如此坚决,周周有些愤怒,开始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我要把你的手切掉!我要吃掉你!”(进入3岁后,她发现了语言的威力,经常在生气的时候用“恶毒”的语言来发泄心中的怒火)看到这个小家伙就算如此愤怒也并不强行拿饼干吃,我有些想笑,但我忍住了。我知道她已经懂得吃零食的规则,不用我多说了,她需要时间来发泄怒火,平息心情。我把饭菜端到桌子上,我猜测她可能暂时没心情吃饭,于是自己先吃了。周周继续哭泣,边哭边说了很多“攻击”我的话,她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对我的不满。我接纳了她的愤怒,在一旁静静等待。我说:“如果周周不讲理,妈妈是不会买零食回来的。但是我知道周周一直是很讲理的,所以我非常相信周周,买零食回家来,还放到周周拿得到的地方。”周周嘟嘟囔囔回了一句:“我下次也不给你买板栗了!”她居然记得我最爱吃糖炒板栗。接着她又说:“哼,你不给我买零食的话,我自己买。”这家伙余怒未消。我故意逗她,“可是,你没钱呀。”周周说:“我的单车里面有钱。”说着她走到小单车面前,从单车尾箱里掏出了1块钱。我彻底被她的天真逗笑了。周周拿着钱,走到我面前,态度 来了一个大转弯,“这是给你买板栗的。”我心里一热,把她拥在怀里,“周周心里记着妈妈最爱吃板栗,还要给妈妈买,你对妈妈真好,妈妈很感动。”周周露出了笑容,依偎在我怀里。我伸出手,“周周,我们还是不是好朋友?”周周握住我的手,使劲抖了两下,大声说:“是的。”我笑着说:“那我们可以吃饭了吗?”周周点点头,洗了手开始吃饭。一场“战争”结束了,“战后”,我当然没忘狠狠地肯定周周是“遵守规则”的,是“讲理”的。

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吃”。逛完超市出来,周周买了一根热狗,边走边吃。吃到还剩下三分之一根的时候,热狗掉了。看着掉在地上的热狗,周周急了,眼泪汪汪地说:“我还要热狗。”还没吃完的美味居然掉了,这真够恼火的!我蹲下来,看着周周的眼睛说:“你一定很恼火。”周周哭出声来,“我就是要热狗。”我温和地说:“你还没吃够,还想吃热狗?”周周说:“我们再去买一根。”我说:“我知道你还想吃,不过我们约定过,一次只买一根。”周周恼怒地向我咆哮,“我就是要热狗!我要把你切成一片片的,把你吃掉!”在大街上发生这一幕,偶有路人侧目。我幽默地说:“把我切成肉片,做成热狗?”周周被这句话险些逗笑,但是余怒未消,“就是要把你切成片。”不过声音小了很多,并且 迈开脚步朝前走去,但不是朝超市方向。我暗笑,她已经妥协了。我试探性地问:“我们回家?”周周说:“好。”我拿出在超市买的薯条递给周周,“你还有薯条。”周周接过薯条,笑了,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向前走去。我注意到,她只是把薯条拿在手上,其实并没有打开吃。

对孩子的“不讲理”,还有一种轻松的方式应对。周周有时喜欢拖拉,比如早上起床、洗脸、刷牙要磨蹭大半天。我多次提醒,她不理不睬,我的怒火险些要爆发,最终忍住了。我换了一种方式,我以一种特别的声音模仿牙刷的口气大声喊:“我是小鱼牙刷,周周姐姐快来呀,我想和你做朋友哦。”周周赶紧跑过来刷牙。有时,周周把屋里翻得一片狼藉,让她收拾整理,她不为所动。我便模仿玩具的口吻说:“我是玩具宝宝,周周姐姐,地上好凉呀,可以送我回家吗?”一听此言,周周会赶紧把玩具收拾好。孩子就是这样,她愿意为牙刷、玩具做事,她就是不愿意为家长做事。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孩子也是这样,他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指令,他只愿意听从自己,这样的状态才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孩子完全对成人俯首帖耳,那才不正常。要孩子讲理,大人们就要做到给孩子自由、建立简单规则、言出必行、不乱发脾气。那天,晓晓对我说: “姑姑,我最听你的话了。”我问她:“为什么呢?”晓晓说:“因为你不骂人、不生气、说话算数,你又不管我这、管我那。”她总结得多么好啊!

重点提示: 没有一个孩子生来不讲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长长期对孩子采取压制、粗暴或者溺爱的教育态度所致。压制、粗暴或溺爱是“因”,任性、不讲理是“果”。在面对孩子的“不讲理”时,最关键也最难做到的是保持平静的情绪。只要家长的情绪失控,怒火上升,事情就会变得糟糕。其实,家长对孩子大发脾气,只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同时给孩子示范了什么是“不能自控”、什么是“暴躁”、什么是“任性”。试想,家长都这样不能自控、这么暴躁,孩子又怎能不暴躁,又怎么能不任性呢?有的家长说,我知道发脾气不好,但是我只要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就会抓狂,我就会变得不能自控,每次发完火后我又很后悔和自责,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不发火。这样的家长一方面是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够。家长都不能自控,孩子又怎能不任性呢?这样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律能力,别无他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不讲理该怎么办》打骂孩子的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