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五结合”完善干部考察工作
为不断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全面准确识别干部,提高干部选任质量,扶余市采取“五结合”方式构建良性考察机制,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使全市干部考察、选用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集中考核与日常了解相结合,多时段考察。采取听汇报、查资料、问民意等方式,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方面表现,注重掌握干部在重大任务、特殊事件、特别时期的思想、言行等。利用检查督促、下基层调研、年终考核等时机,了解领导干部日常表现。采取“跟踪”的方式,在落实安排部署、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改革创新的具体过程中持续跟进了解领导干部表现。
领导评价与群众反映相结合,多范围考察。坚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扩大考察面和群众参与、注重听取上级领导特别是包乡镇或分管市级领导的评价、注重听取单位同事和有频繁业务往来的同职级干部的评价、注重听取下级特别是有直接业务管辖关系干部的评价。采取摸底的方式,加强在群众中了解干部的实际表现,识别干部的真假实绩、真伪表现。
工作实际与生活表现相结合,多方位考察。在实际工作中,考察干部是否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延伸考察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在干部配偶、邻里等知情人中征询意见,从多个方面了解被考察对象思想觉悟、道德品质。
民主测评与走访谈话相结合,多形式考察。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创造让考察对象“自述、自评”的环境,使参与测评人员从主观上形成对考察对象的全面认识,确保测评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多种方式与基层群众广泛接触,抓好民意调查,认真对待干部群众来访,注重听取少数人的意见,细致核实考察对象是否有不良行为,全面掌握考察对象的群众公认度,确保考察结果的真实性。
现实成绩与潜在能力相结合,多层次考察。细致考察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情况,特别是信访维稳、扶贫攻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的实际成效。在考察干部现实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摸准干部“潜在”工作成绩,从举贤用能、改善民生、开拓创新等方面看是否具有发展进步空间,全面客观的评价干部工作实绩和工作能力。在考察推荐时,追溯考察干部工作成绩的正负面影响、短长期影响等,跟踪考察干部学习成长、实践锻炼等,在准确把握干部实绩和工作能力的基础上举荐人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