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i 发表于 2010-4-2 10:05:19

广州规划用地1772平方公里 新增量仅够用三年

作为广州土地管理纲领性文件的《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草案》(下称《规划》草案)在酝酿了五年后,昨日正式亮相,公开征求市**见。按照这一规划,至2020年广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在1772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277平方公里。而按照广州过去十年的用地速度,未来十年新增建设用地量仅够用三年。
  4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该规划草案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示。市民可通过三种途径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网络提交:www.laho.gov.cn
  二、电子邮件:guihua@laho.gov.cn
  三、邮寄:广州市豪贤路193号23楼土地利用规划处,邮编:510030
  15年内新增27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据介绍,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昨日公布的规划草案显示,2005年,广州市土地土地总面积为7286.5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5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20.51%。实际上,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在一份公开材料中指出,2004年广州建设用地总量为1397平方公里,已经提前6年用完2010年的用地指标。
  而按照《规划》草案,至2020年广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在1772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从2006至2020年这15年内,广州将新增277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平均每年才增加18.5平方公里。
  “广州市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土地利用规划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统计,1997年至2007年,广州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9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新增一座解放前的旧广州城(54平方公里)。然而从2008年至2020年,广州市可使用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只有148平方公里,按这样的土地消耗速度,2020年留给广州的用地量仅够用3年。
  城区零碎闲置用地将建成绿地
  建设用地告急,正在成为制约广州发展的瓶颈。对此,《规划》草案提出不少“招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其中,包括要建立包括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的集约利用指标评价体系,与区、县级市年度考核挂钩。
  开发商“囤地”、炒地,成为高房价的推手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草案明确提出,采取限期开发、调整项目、建绿复垦、土地回收、重新供应等多种途径优先盘活闲置土地。依法、依程序处置闲置土地,实施听证制度,符合收回条件的,依法收回并纳入政府储备用地;通过“危改”和“蓝天、绿地”工程,针对城中“小而碎”的闲置用地,采取抽疏建设、建绿复绿的做法,推进闲置地利用;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提升土地闲置成本,促使闲置土地的利用。
  超七成土地禁止或**建设
  广州还将对不同管制分区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规划》草案规定了分区土地管理制度,划分了“允许建设区”(1404平方公里)、“有条件建设区”(280平方公里)、“**建设区”(4510平方公里)和“禁止建设区”(1093平方公里)四个区域,并明确各分区管制规则。
  从数字可以看出,允许建设、有条件建设的区域仅占广州市域土地总面积的23%,超过七成的土地禁止或**建设。
  记者从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看到,允许建设区的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周边城区,越秀、荔湾、海珠等中心城区几乎难以找到**整齐的新增建设用地。而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番禺区化龙镇、榄核镇、广州新城,南沙区龙穴岛,白云区钟落潭镇,原芳村南部片区,增城汽车产业基地等片区。
  《规划》草案提出,允许建设区内的现状建设用地以内涵挖潜为主,重点落实“中调”和“西联”战略,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同时,引导新区集约紧凑发展,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
  禁止建设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生态和环境保护用地,主要包括珠江、流溪河、增江、湖泊水库等水体划定保护“蓝线”及周边控制“绿线”。白云山、万亩果园等片区也都划入了禁止建设区。
编辑:钟素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规划用地1772平方公里 新增量仅够用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