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来访者问:我能在找别人做心理咨询的同时,再找你做咨询吗?两个咨询师的效果加起来,是否会更好?我的回答是:同时找两个咨询师,有些浪费资源,如果找一位咨询师都是有效的,就没有必要再找另外一个咨询师。假设,一个咨询师引导你向东走,另一个引导你向西,你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往哪里走了。
2. 在医院门诊,经常有外地来的病人跟我说:大夫,我就是专门从外地慕名而来,找你做心理治疗的。你就给我做一次心理治疗吧。我每当听到这些,我会跟他细致解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概念是,每周一两次谈话,持续进行20次以上,至少也要10次至20次之间,才会比较有效。建议回生活居住地做心理治疗。
3. 很多人由于不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正确概念,满怀希望去找咨询师或治疗师,急于求成,希望几次谈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结果是失望而归,从此再也不去寻求心理帮助了。其实,心理治疗与咨询,是邀请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感受,调整来访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与行为应对方式等。
4. 心理治疗与咨询,经常是这样一个过程:邀请一位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会面,跟他讨论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加深了对自身和他人的理解,有所感悟,调整了对自身和他人的看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应对方式。在咨询师的帮助和陪伴下,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让自己走过一段心路成长历程。
5. 经常有父母带孩子来咨询“性取向”的问题。父母说:大夫,你快给孩子诊断一下,看他是不是同性恋。诊断同性恋有什么具体标准?我回答:有两个具体指标,一个是,见了同性,他就有性器官兴奋的身体反应;再者是他内心具有想跟同性做爱的欲望和热情。身体性反应,产生快感;心理性欲望,产生幸福感。
6. 诊断“同性恋”,除了要求具有针对同性成员有性欲的情感、幻想或行为,还要有两个前提:1、性身份没有改变,比如,身体是男性,心理上认为自己也是男性,否则,身体是男性,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女孩,这不是同性恋,而是“易性癖”;2、在方便获得异性交往的环境里,对异性缺少身体的性兴奋和性交欲望。
7. 按照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标准(CCMD-3)》,一个人,如果只有同性“性取向”,而没有其它精神症状的话,并不诊断为“精神疾病”。迄今为止,科学对于同性恋和异性恋是如何形成的,并不清楚,医生也没有有效的办法能够改变人的性取向,既无法把同性恋变成异性恋,也无法把异性恋变为同性恋。
8. 有的男性同性恋者,在父母逼迫下,跟女性结婚,生了孩子。别人就会说:既然你对妻子有阴茎勃起,能进行性交,还能射精,达到性高潮,你怎么能是“同性恋”呢?其实,好多人不知道,同性恋的性器官跟异性的性器官接触、受到刺激,虽然能够达到性高潮,但是,这只是身体上的快感,却没有心理上的幸福感。
|
|
|
|
|